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瑞安市农林局 苏立胜
(2008年11月19日)
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1年开始发展。到2008年10月底合作社总数已经达到了247家(不包括已经登记但未报农业局备案的合作社),成员总数5380个,绝大部分合作社成员为专业农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1万户,联结种养基地面积97800亩。其中56家通过瑞安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省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省优秀示范合作社1家),温州市级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20家。从总体上看瑞安市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为,我市2/3以上的合作社是近两年内成立的,这些合作社规模小、经营服务工作开展得还不正常、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弱、特别是内部管理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完善。当然,已经通过规范化认定的合作社情况相对较好。
我们通过对已经认定的56家规范化合作社经营情况的调查发现,许多经营比较成功的合作社,多有一些独特的做法。虽然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结合所从事产业的特点和各自合作社的实际摸索出来的,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概况
1、经营服务内容。
我们一直在提醒合作社可以根据成员需求开展多种服务,包括产品统一销售、农业投入品统一采购、技术培训指导和金融服务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合作社开展服务的内容比较单一。其中以产品统一销售为主的居多,共23家,占41%;以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为主的6家,占11%;以农资统一采购服务为主的5家,占9%;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为主的9家,占16%。同时开展两种服务的9家。开展三种服务的有2家。其中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农资统一供应、产品统一销售和技术统一服务方面都开展得比较成功。今年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社员产品380多万元,统一供应农资将超过460万元,合作社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培训班,参加的社员非常积极。2007年合作社联合温州农科院成立了“瑞安市蔬菜科技研发中心”,在大棚番茄种植技术研究、咨询和种苗统一繁育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有部分合作社开始为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农合畜禽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9月成立的全市性生猪养殖合作社,根据社员需求,利用共同出资的17万元为成员提供短期资金借贷服务。一年来,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员资金周转困难,合作社还从中获得了2.5万元的积累。清祥淮山专业合作社在马屿信用社的支持下组织社员联保贷款,全社74个社员分为7组,每10个社员组成一个联保小组。信用社对每个联保小组授信60万元,对整个合作社授信总额350万元,在此额度内给予社员月息0.56%的低息信用贷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也计划在明年探索合作保险,目前正在筹划具体实施细则。
2、开展产品销售和农资采购的几种具体做法。
产品统一销售和农资统一采购供应是合作社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合作社组织统一销售和统一采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市场主体如农产品经纪人和农资供应店造成冲击从而引起反弹。我市许多合作社都有这方面的经历。一些合作社最终能在拼搏中胜出,通常需要实力、决心、机遇和技巧。第一是实行差异化竞争。篁社索面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索面销售方式,对索面进行包装,并首先面向出口市场,避开了与原有市场主体的正面冲突。当占领出口市场后再回过头来依靠品牌竞争国内市场。第二是靠实力。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农资统一供应服务时马上受到辖区内一家农资连锁店的强力打压,合作社依靠足够的资金实力、有力的技术服务以及理事长的个人影响力站稳脚跟,并逐步发展。2006年开始组织统一销售时又受到当地其它8家购销经纪人的恶意竞争,合作社依靠自己的品牌实力在竞争中胜出。第三是靠机遇和决心。高楼茄子专业合作社原来也一直由7个购销商负责产品销售。2004年当购销商联合起来欺压农户时,合作社依靠社员的共同决心自己组织销售,一举成功。第四是依靠合作社负责人原有的购销渠道开展购销服务。这种情况以水产养殖合作社为主。我市海水养殖效益较好,渔民养殖规模较大,合作社负责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养殖,一般都有较广泛的销售门路,成立合作社后就将原有的销售和饲料采购资源供合作社共享。
3、经营决策机制。瑞安市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决策基本上依靠合作社负责人一个人。由合作社理事长兼总经理,全权负责合作社的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合作社负责人在合作社内拥有很大的权威。这种经营决策模式对合作社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依赖性很大。
4、成员出资和资金来源。我市合作社的出资规则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由认股。这种方式非常普遍。较早成立的一批合作社,成员出资比较混乱。特别是原来由供销社指导成立的合作社,一般由少数几个人占有合作社绝大部分股份,称为“投资股”,参与盈余分配。绝大部分社员出资很少,一般每股20至100元,不参与盈余分配。第二类是平均出资。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基本上是平均出资。去年和今年登记的小规模合作社也以平均出资为多。第三类是按种养规模出资。2007年以来我们引导几家专业合作社按种养规模出资。这种方式以粮食或畜禽专业合作社为主。如农合畜禽专业合作社规定每股2000元,每100头生猪存栏量认购1股。穗博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每股300元,以每亩水田认购1股。这种出资方式的好处是出资比例和交易量比例可以相对应。盈余可以简单地按股份比例分配。
5、利益分配机制。我市合作社大部分只提留费用和积累,而不是提取过多的利润到年终再按合作社法规定的办法进行分配。如伯特粮食专业合作社组织统一向温州城效粮站销售,每100斤稻谷售价高出当地市场收购价5元,合作社按每100斤稻谷提2元作为费用和积累,其余全部当场返还社员。少部分利润较大的合作社在盈余分配时,按股份分配的比例通常大于按交易额分配的比例。在进行规范化认定时,如果这些合作社股金年回报率少于20%,也被认定为合格。
二、瑞安市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经验
考察我市一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合作社,有下面这些经验。
1、产品品牌是合作社经营的关键。合作社要搞好销售工作,产品的品牌是关键。良好的产品质量、必要的品牌推广、充足的货源供应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几乎每一家经营良好的合作社都有自己在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并且能发挥品牌效益。如高楼茄子专业合作社的“高绿”牌茄子,在温州比同类产品每斤高0.5元。篁社索面专业合作社销售的450克包装索面批发价是3.8元,而市场上普通索面每斤约2.5元。
2、从社员最需要的入手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经营服务的切入点,而不一定一开始就搞统一销售和农资供应。如农合畜禽专业合作社首先选择了短期资金借贷作为合作社经营服务的起点。一般地说,对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是低成本而且效果较好的。
3、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经营机制的核心。合作社依靠社员联合的力量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要把社员团结起来,首先要有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4、适时的社员教育是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的经营机制的必要手段。对社员进行合作经济知识和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教育有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持之以恒的不断重复最终是有作用的。
三、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存在的问题
瑞安市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服务方面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到原有市场主体的挤压。前面叙述的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开展农资供应服务和组织产品统一销售时受到农资供应商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冲击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从瑞安市来看,供销社系统和农村农资供应商基本垄断了农资市场;前几年,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扶持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基本垄断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由弱势农民组成的合作社如果没有特别的机遇和特别的手段很难与上面两种相对强势的市场主体进行竞争。
2、没有形成合适的经营决策规则。合作社作为民主决策的组织,必须要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操作规则。这方面,我市的大部分合作社还非常缺乏。许多合作社社员一多就容易出现矛盾,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形成习惯性的规则,决策、经营、管理等具体工作无规可循,基本上依靠经验和习惯,随意性很大。
3、财务管理不规范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短板。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包括财务管理人才是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未完待续)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