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会员单位    | 产品推荐    | 供求信息    | 政策法规    | 种养技术    | 合作社知识    | 联合会简介    | 联系方式    |
>> 首页 >> 合作社知识

杨雅如:晏阳初合作经济实验述评
浏览次数:2142    时间:[2008-9-16]  
 

杨雅如:晏阳初合作经济实验述评2005-6-25 23:44:14 来源:三农中国 

晏阳初的合作经济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6年到1936年间在定县实验区所进行的合作经济实验;第二阶段是1937年到1949年在华西实验区(现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合作经济实验。
晏阳初针对旧中国农民的愚、穷、弱、私,实践着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的乡村改造。其中合作经济实验是其乡村改造中生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计教育中除了推广农业新技术、改良农民手工业外,最根本的事是通过重组一种更有效的经济制度来帮助农民,这种更有效的的农村经济制度就是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不仅仅是生计教育的基础,而且是平教运动的基础。正如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里阐述的:
平教运动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加工或设备的发明,而是在于寻找一种通过组织和训练,解决农民充分利用改进了的技术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在于建立一种制度,依靠它使乡村工业能够经济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而不使工人脱离农业。
晏阳初不仅重视农业生产领域和信用的合作经济实验,而且更重视乡村家庭手工业的合作经济实验。下面分阶段对晏阳初的合作经济实验给以分析。
一、 晏阳初在定县实验区的合作经济实验。
定县的合作经济实验始于19321月平校学生创办的高头村消费合作社。193212月平教会指导改组该合作社扩充办理信用和购买业务,并以高头村为中心,划周围60村为研究区,在尧方头等13村成立合作社做实验的对象。1933年秋,河北省县政研究院成立,平教会即以政教合一的力量在定县全县推进合作运动,同时华洋义赈会在定县所办的合作社也归平教会来指导。定县的合作运动采取了稳妥的、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在全县形成了包括自助社、合作社、县合作社联合总会和农民合作银行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合作社系统,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了宝贵的合作经济发展的原则。
(一)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合作社系统。
1
.设立自助社。平教会认为必须从实际经济活动上推进合作运动才能奏效,于是从1933年开始平教会在有平校毕业同学会的村庄举办简易的自助社帮助农民融通资金。自助社是对农民的一种资金救济的临时组织,当时中国银行和金城银行为了解决其资本呆滞的问题,在定县共设立了5个仓库来协助自助社的资金融通。自助社的农民可以把产品贮存仓库里作为抵押从这两大银行取得低息贷款(月息0.85%,而同期乡村地区流行的利率是月息2.5%,但通常比此月息高的多),这样就解除了农民在收割庄稼之后立即将其产品卖掉的经济上的紧迫感。各村农民眼见这样利益,陆续成立自助社。1933年年终,正式成立226社,社员5822人,19345月发展到270社,社员8078人,全县除少数零散及有特殊问题的村落外,每村都有一自助社。除此之外银行还协助农民在市场价格相宜时出售其产品,这样定县的自助社社员在出售1933年的小麦时获得了25%的利润。
2
.改组自助社为合作社。(1)设立表证合作社。19344月,平教会开始选择一些村庄的自助社为表证合作社进行训练指导使其成为附近各村的表率。按全县自助社分布情形,分为六区,每区选定一个自助社改组为适合标准的表证合作社。(2)自助社改组为合作社的条件:须有自助社社员全体的请求;须有认股社员三十人以上;须有仓库抵押的活动;须本村有平民学校。1934年年终,合作社组织健全且有实际业务活动的有59社,到1935年年终已有130个合作社。
3
.合作社联合总会的成立。19363月,定县合作社联合总会成立。其职能是:执行全县合作行政及合作教育;监督各合作社并协助做好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的安排;办理全县各村合作社的储蓄借款业务。
4
.组建农民合作银行。为培养农村合作自身资金,定县合作社联合总会决定成立农民合作银行。19362月定县农村合作实验银行设立筹备委员会,开始招股。19373月,农民合作银行正式营业,开办资金10万元,其中实业部农本局资助8万元,各合作社筹集2万元。农村合作实验银行成立之前,定县合作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普通商业银行。由于贷款给贫困的农民风险很大,商业银行对于农民的贷款期限很短,难以满足农民生产上的需要,农民合作银行的成立有助于合作社的资金融通,可惜此时华北局势日渐紧张,业务难以开展。
从自助社成立到农民合作银行的成立,定县实验区形成了包括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总会和农民合作银行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合作社系统。自助社为合作社的发展做了资金和组织上的准备,县合作社联合总会又为合作社提供了监督指导、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农民合作银行为合作社从内部提供了资金融通的服务,这个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定县实验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 确立了合作社发展原则。
1
.确立了推行合作社的原则:合作事业为农民自动的,切忌以条件允许”“越俎代庖为提倡的手段;应注意这是多数平民的组织,勿使少数人以慈善心理与官场手腕一手包办,尤须摒绝不良分子参加;对于无产的良好生产者多加注意,勿专为小资产信用者打算;村单位合作的经济活动,应统一组织,连锁进行,以信用为中心,运用购买连锁生产三方面,借收资本管理互相为用的经济效能;会计制度,应有严密周详的规定;实事求是,不论新旧事业的进行,都须具有经济上的稳妥性;勉励参加的农民努力自强与互助,勿稍存竞争牟利观念,避免外来攻击。
2
.确立了经营合作社的原则:
1)办理综合合作社而不是专业合作社。综合合作社以服务全村主要经济活动为目的,它向社员提供购买、生产和销售服务并提供因此所需要的信贷,由于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分散,而且复杂,加之农民剩余很少,又缺乏管理人才,所以难以形成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前提条件,而提供服务为目的的综合合作社却适应了农村和农民的需要。
定县实验区的综合合作社对入社社员有如下要求:只有积极生产者、真正自己动手耕种的小农,才能作合法的社员;识字。结果平民学校的毕业生成为合作社的核心。所有预备社员都要受到关于合作原理及其意义的深入细致的训练以及综合合作社业务方面的训练。
2)综合合作社的经营原则:合作社业务活动,应以信用为中心,而连锁购买运销生产;业务活动应逐渐由简入繁,先信用,次购买,再次运销;业务活动程序,按季节而不同,春冬注重信用及购买,夏秋注重运销,以收资本人才利用之效;资金运用,应注重农民本身资金的培养,并提倡小宗放款,使有需要的社员都有享用的机会,更应严禁用于非生产方面;购买业务活动的方式。在百户以上的大村,盈余足供雇佣一事务员者,得供给各种日用品及生产品;百户以下的小村,只应办理联合购买;生产及利用业务应先由当地已有者改进,俟时机成熟,再提倡新事业;运销业务可以经营的产品,有棉花、土布、花生、肥猪等,并先办棉运。

3) 一村一社原则。根据工作经验,定县实验区规定每村只能设一个同样性质的合作社,较小的村庄,可以联合附近其它小村共设一社,而过大的村镇,虽然在不得已时亦可分自治区成立两社,但仍以设立一社为原则。同时还规定初成立的合作社,一般只能办理一种业务,如遇特殊需要,虽也可兼营其它业务,但必须斟酌情形办理。
二、晏阳初在华西实验区的合作经济实验。
抗战胜利后,晏阳初到华西实验区继续他的合作经济实验。在华西,晏阳初组织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社,并且收效明显。同时在华西也进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验。
(一) 家庭手工业的合作经营实验。
平教会从1931年到1936年对定县实验区农村的家庭手工业进行调查以为组建手工业合作社做准备。晏阳初特别重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问题,特为《定县农村工业调查》一书作序指出:如果应用合作的原则,把分散的原始式的小手艺工业组织联合起来,作共同之经营,又加以技术方面的研究改良,则农村经济之复兴,方可有望。不幸,日本侵略中国日亟,华北局势紧张,这一计划未能实行。抗战胜利后,平教会在四川璧山县组织织布合作社开始实验,颇具成效。
1946
年在璧山县的两个乡实验创办织布合作社,如果有成效再推广到全县。当时确定了以下组社原则:采副业经营方式,社员分别在家庭织布。供给原料、推销成品,由单位联合经营,以加强合作组织之力量;凡自有铁机且能自织者为基本社员。每一社员之机台至多以两台为限;社员出品由合作社规定统一标准与生产种类,提高品质以应市场需要;合作事业推行与平民教育相互配合:发展合作社的地区,必须是推行平教已有成绩。
1947
1月城南乡组成两合作社,46家农家加入。生产的原白布出售后,获纯利甚丰。194710璧山机织生产合作社县联合社正式成立。当时登记社员911人,贷款社员439人,实有机台1089台、贷款机台576台,两个月内即生产标准原布32,225匹。社员及其家属因有此副业收入,家庭生活稍加改良。机织合作社的示范效应,带动璧山、北碚的织户纷纷要求组织机织合作社。到1949年已组成86个,社员7641人,拥有织布机9158台。实验区组织社员学习技术并使产品标准化,设立整染厂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立合作物品供销处,贷给原料棉纱和周转棉纱并实行纱布交换办法,进行一系列产销服务,解决其供销困难并免受中间剥削。由于布匹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售价合理,机织合作社发展很快,棉布产量由1947年的6万多匹增加到1949年的60多万匹,7000多织户增加了收入。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验。
华西实验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很快,到194911月,实验区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699个,社员65,137人。
华西实验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行土地改革(目的没有达到);推广优良作物品种;推广优良家畜品种;成绩较好的一部分合作社举办磨粉、酿造等农产品加工作坊;家畜病疫防治;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协助减租工作等。
总之,晏阳初的合作经济实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通过综合合作社提供的从购买到生产到运销到信贷的全方位的服务,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间商和高利贷的剥削,通过合作社推广的一系列科技服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晏阳初的合作经济实验组建的家庭手工业合作社一方面减少了中间商的剥削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很有成效。这格外富有意义,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岳麓书社,2001
2
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晏阳初全集第1卷.
3
谭重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4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
郭铁民 林善浪.中国合作经济发展史(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返回  
  友情链接:    瑞安农业信息网 温州农业信息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瑞安新闻网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瑞安市政府网 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瑞安科技信息网 中国政府网
 

版权所有 2008 @ 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电话:0577-25665366 农讯通:13515875368.邮编:325200
电子邮箱:ralhh@163.com 地址:瑞安市阳光北路235号二楼